從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強調要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今年以來,中央又十分強調要“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央領導同志為此做出了多次重要講話?,F在在全國范圍內正在認真學習和貫徹這個精神,報上也有許多重要的文章報導。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出通知,要求從2004年~2006年三年內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資源節約活動,全面推進能源、原材料、水等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工作。我理解所有這些主要是要動員在全國范圍內要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進一步明確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由 于經濟增長方式基本上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產出的傳統的粗放發展模式上,一些地區以資源浪費、犧牲環境為代價實現經濟增長,出現了許多重要資源緊張,出現了嚴重污染和生態破壞,如果繼續這種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則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將不堪重負,可持續經濟發展難以為繼,難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目前我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或1/3,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水資源浪費嚴重,利用率低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100m3,是國外先進水平的10倍;我國每萬美元GDP消耗的鋼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倍。高消耗換來的高增長,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我國廢棄物的排放水平大大地高于發達國家,每增加單位GDP的廢水排放量比發達國家高4倍,單位工業產值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比發達國家高10多倍。2003年我國工業和生活廢水當中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一,SO2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一,CO2的排放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目前我國每年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已經達到10億噸。據世界銀行統計,我國1995年空氣和水污染的損失占當年GDP的8%。據2001年西部生態狀況調查報告,西部9省區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占當地GDP的13%。長期以來,我國人與自然關系相對緊張,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個矛盾集中體現在人與資源和人與環境這兩方面,人均資源占有量少和資源利用率低的矛盾以及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進程的加劇是我國未來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我國應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我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今天,應該認真總結和吸收國內外發展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文明進步的新成果,應該而且完全有能力去主動調整和控制自身的行為,實現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
化學工業是人類發展所必不可少的。人類已經認識到化學工業在給人類帶來巨大幸福,作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亦可能造成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必須采取嚴格的措施對造成的污染加強管制和控制,并出現了許多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新技術、新措施。我國的化學工業是耗能大戶、污染大戶、耗水大戶。我國化學工業的經濟增長基本上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的基礎上,依靠規??偭咳?,化工過程效率低,產品技術含量低,附加產值低,甚至于有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瘜W工業對追求高速發展的努力遠遠超過了對追求資源優化配置,改進結構,推進技能進步,節約資源和治理環境的關注。我們不斷的出現新的低效率使用資源和加劇環境污染的新記錄。就污染的環境方面而言,據統計2002年化工行業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17.5%,居全國第一位;廢氣排放量和固體廢物產出量在全國工業總量中分別占第四和第五位,化工危險廢棄物產生量占全國工業廢棄物排放總量的60%,居第一位。最近在我國國內發生了一些重大的化工事故,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嚴重破壞環境,在全國人民中引起高度的、強烈的關注和反應?;瘜W工業的業內人士應該認真總結和吸取發展中的經驗教訓,在中央和各省市的領導下各企業正在積極加快治理污染,推進節約資源,設法把化工企業建設成資源節約型、生態友好型企業。反之,如果我們不在這方面采取措施,必將嚴重影響化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從技術層面上講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大體上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就是在繼續對環境污染廢棄物進行后處理的同時,大力采用新技術發展綠色化學,現在已形成并被國際上公認的12條綠色化學的準則;另一方面就是強化化工過程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綠色化學是從化學反應來根治污染,化工過程強化則是以大力采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物耗、減少廢物,這對于化學工業降低污染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積極采用先進的防腐技術、提高材料的防腐性能,延長材料在環境污染中的使用壽命,顯然是屬于強化化學工業過程的重要組成部份?;瘜W工業的發展必須摒棄只考慮當前需要而忽視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開發后保護的這個道路,以浪費資源、犧牲環境為代價取得的經濟增長,這種經濟增長并不一定能夠帶來相應的經濟發展。事實上某些發展是沒有發展的增長,甚至于是“負增長”。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經濟增長方式,是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的增長方式,事實上我國已經找到了一條既發展經濟又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這就是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污染環境少,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防腐蝕行業基本功能是節約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通過采取各種技術措施提高材料的防腐性能,適應需要;減少腐蝕損失,延長材料使用壽命,節約資源;保證安全生產;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因此防腐蝕行業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在貫徹國務院節約資源活動當中是大有所為的。正如前述,由于我國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我國無論是在工業生產、大氣環境、地上地下的腐蝕源均有所增加。幾乎腐蝕的問題是無處不在,而且在加劇。據資料,全球去年因腐蝕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2000億美元,遠遠超出各類自然災害損失的總和,去年我國腐蝕損失估算高達500億美元,而鋼材每年約有30%因為腐蝕而造成損失,其中10%因為變為鐵銹而報廢,極大地浪費了資源?,F在的問題是我們防腐蝕界能否提供各種先進的防腐技術,滿足國民經濟的需要,滿足化學工業發展的需要,我覺得這方面我們可能還有很大的差距??礃幼颖仨毤铀偌夹g開發,加速應用國內外先進技術,提高防腐蝕業界的總體技術水平,做強防腐蝕行業。國務院通知2004~2006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資源節約活動,必將拉動全社會對防腐蝕市場的需要,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良好的發展機遇,問題是要靠我們本身。
防腐蝕行業是個服務性行業,服務于化學工業和各行各業,關鍵是防腐蝕行業能否拿出高質量高水平的防腐蝕技術和工作,來為各行各業去做優質服務。我們應該制定各項具體措施,抓住機遇,使全國范圍內三年的資源節約活動成為拉動我們防腐蝕業大發展的三年,通過三年我們具體的工作,做強我們的防腐蝕業。我想這是大家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個人的希望。
以上是我學習有關文件及材料,結合化學工業和防腐蝕工作的一些認識和看法,僅供參考。